空气净化方式的发展主要有这样三种情况:洁净室的单独应用;局部净化设备(如洁净工作台)的单独应用;洁净室和局部净化设备并用,即全面净化方式和局部净化方式并用。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控制污染的认识和这方面技术的不足,在洁净室方面习惯采用所谓鸽子笼式建筑,即把需要净化的环境分割成较小的空间,这样做虽然有利于控制污染,但缺点也越来越明显:
(1)使建筑平面复杂化,而且过多的围护结构必然增加造价。
(2)不能适应由于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而要经常改变作业程序,组织新的生产线,从而改变原环境的洁净度级别或方式的要求。
(3)对于要求不能分隔和遮挡的的流水作业线及产品与人员需频繁进出的场合,使用上很不方便。
(4)对于既有小面积高洁净度要求的核心区,又有bi不可少的低洁净度要求的周边辅助区的情况,将小而高要求的区域密闭起来是行不通的。
显然,采用大面积全面净化方式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但在经济上又不合理。如果采用低级别的大面积全面净化,然后在局部地区采用净化设备以达到5级洁净度,这虽然在经济上比高级别全面净化方式好一些,但仍然不能完quan避免上述的几个缺点,例如有些工艺设备的某个部件运转幅度大,不能罩入工作台内。
针对上述情况,理论上提出了“主流区"的概念。当把工艺布置在主流区内时,含尘浓度可以比室平均浓度低30%到一半,见下表。
也就是说,如主流区浓度仍按室平均浓度设计,因而换气次数将减少30%-50%。这种考虑方案已为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证明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利用主流区概念的送风方式也可由集中送风改变为独立机组。垂直送风的即为顶棚机组,水平送风的即为水平机组,或者同一个机组既可以吊挂在顶棚上,也可以倒过来放在地面上送出水平气流,视需要而定,如图所示。
基于上述主流区的局部洁净区的应用,在医院手术室方面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下图即是一例。
图中表明,主流区两边建议均按缩进去20cm考虑。该例含尘浓度测定结果,见下表。
从该表可见,在主流区内,5min后即可达到5级,涡流区达到5级的时间也仅7min,所以有这么好的效果,和过滤器面积占顶棚面积达到45%有关系。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因此认为满布比只有45%左右就可以实现5级单向流。在抗干扰和其他特性方面,这种洁净室不能和顶棚满布过滤器的相比,只能是局部5级的洁净室。
下图是局部洁净区域更小的一种形式,下表是其含尘浓度测定结果,虽然比上述局部洁净区较大者效果差,但在工作区也基本接近5级,而且由于实行完quan无菌操作,虽然在手术过程中含尘浓度平均在1000粒/L左右,但平均细菌浓度只有0.0016个/L,在5级的标准之内。
手术室中局部洁净区含尘浓度
对于这种局部5级的洁净室要注意三点:
(1)局部5级区应大于工作区,至少每边大15~20cm。
(2)也有满布比问题,局部5级送风面面积即作为总面积,它与过滤器面积的关系应符合满布比定义。
(3)为了保证工作区的5级效果和一定的截面风速,特别是当局部5级面积较小时,应考虑足够的出口速度和加垂帘式围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