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浅谈新版GMP中A/B级区的理解与实施

浅谈新版GMP中A/B级区的理解与实施

更新时间:2016-06-01  |  点击率:7408

1、*区的要求
*区为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
新版GMP中提出了与欧盟GMP相当的*区和B级区要求,其中*区的要求与98版GMP中百级区的要求相比提高了很多。
*区要求用单向流操作台(罩),在其工作区域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这里风速是指关键操作位置处应达到的风速,如果隔离罩封闭到关键操作区以下,送风口以下10~15cm处的风速(送风速度)与关键操作区相当。如隔离围挡在关键操作区以上,送风速度应大于关键操作区的风速,才能保证关键操作区的风速为0.36-0.54m/s。
动态、静态时粒子数以≥5.0µm为控制粒径,应达到ISO4.8级,动态微生物监测结果应达到浮游菌<1cfu/m3,沉降菌<1cfu /4小时。
另外,要求*区下的工艺过程应尽可能的封闭,封闭的条件下*区层流风速可适当减小。推荐使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和手套箱,在此条件下的环境级别也可降低,但至少为D级区。
2、B级区的要求
B级区: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要求动态监测粒子数达到ISO7级(10000级),静态检测达到ISO5级(100级);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15~20分钟(指导值)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当达到的“静态”标准。
3、怎样满足*区的要求
(1) 过滤器满布的局部层流区加外置循环风机系统
优点是可根据工艺设备的需要确定局部百级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对于需要面积大则需要风量大的情况特别适用。由于风机不再百级静压箱中,可在风道中设消声器,使噪声较小,只要风机选用合理,比FFU更容易达到风速要求。
(2) 工艺设备自带层流送回风系统
许多小容量水针灌装设备自带层流送回风系统(层流罩)。多为透明围挡,围挡上部送风,围挡下部开口回风,回风多在灌装口以下,送风多取自从室内,从围挡上面的静压箱上开采风口。
优点是系统简单,但有不少设备需要在围挡上开设人工参与操作的口,做不到封闭,人工干扰洁净度的风险较大,且国内设备以前的设计风速均达不到新版GMP的要求。由于风机在层流罩中(室内),噪声易超标。
(3) FFU组成层流区域
优点是设计简单,但噪声大,风速可能不均匀,且难于满足风速要求。
4、关于*区的确认
新版GMP指出:为确认*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4.8,以≥5.0μm的悬浮粒子为限度标准。B级洁净区(静态)的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5,同时包括表中两种粒径的悬浮粒子。
根据许钟麟教授对新版GMP的解读,*区的确认方法是:按ISO14644-1及涉及到的ISO14644-3的方法,可使用较常用的28.3l/min的粒子计数器,每点只测一次至少检测36min。测点数至少为 (A为*区的面积)。采样时尽量采用等动力采样头,当无法实现或速度偏差仍大于10%时,可对采样值用公式进行修正。
5、关于*区的监测
新版GMP要求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当对*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的监测。*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这需要在*洁净区关键操作位置进行悬浮粒子的全过程连续监测。连续监测时可使用常用的流量为28.3l/min或2.83l/min的粒子计数器。
6、怎样满足B级区的要求
B级区的环境与以下因素相关:
(1) 房间各种设备材料和建筑表面的发尘量;
(2) 房间面积与*区面积之比,*区在房间的相对位置;
(3) *区的回风是否对B级区的实现有贡献,贡献大小;
(4) B级区送风口和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包括送风口在天花板上布置的位置、送风口个数、送风口面积与天花面积之比;
(5) 回风口在房间双侧布置还是单侧布置,回风口面积大小;
(6) 送风换气次数。
业内目前设计B级区多采用50~60次/h换气,由于实际情况复杂,实际的换气次数从30~120次/h都有可能。新版GMP对净化空调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人员应在领会新版GMP实质的条件下,加强与建设单位深入沟通,以求得对工艺和对药企意图的了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