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造成细菌传播以及发生细菌感染的条件

造成细菌传播以及发生细菌感染的条件

更新时间:2016-06-12  |  点击率:2457

这些条件不外于以下几条,它们形成了一个关系链:
1、致病菌在环境中的积存;
2、促成致病菌繁殖的因素;
3、使致病菌从积存地散播给易感人群的途径;
4、其毒性足够感染人体的菌株;
5、致病菌接种在人体内能够发生感染的部位;
6、易感染且无法成功抵御感染的人员。
合适的空调,可以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但是“不合适空调”,往往在客观上营造了前3个条件,即提供细菌繁殖的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又将空调中产生的细菌散播给易感人群,增大了人们通过空气途径得病的几率。
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依赖化学消毒,杀死已有的病菌,以为这样就可解决一切问题了。但长期的消毒实践,已经暴露出化学消毒的许多弊端。化学消毒剂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损伤患者的免疫系统。不少医院环境的化学药物残留,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不仅会产生耐药性菌株,而且会抑制正常菌群。
所谓院内细菌,就是耐药性增强的某菌株。由于菌种平衡被破坏,在特定环境下,该菌株有可能大量繁殖。越是无菌的环境,潜在的危害越大。为此,德国标准DIN 58948第7部分规定,凡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必须检查化学药物残留量,采取妥善的措施,消除残留的有害物。这点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然,片面理解过滤除菌,过分强调空气洁净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合适的。有的观点认为,既然细菌是依附在尘粒上,带菌粒子的当量粒径不小于1微米,只要在空调系统末端,增设空气过滤器,就可以消除一切细菌危害。而事实上,细菌是活的粒子,在不利的状态下,会变成孢子,有很长的潜伏期,可导致持续的潜在风险,只要条件合适,就会大量繁殖。“不合适空调”均会在空调箱和管道内表面、冷却去湿盘管、冷凝水盘与排水水封、加湿器及其存水容器、受潮空气过滤器表面等地方,促成致病菌不断积存和繁殖。在整个系统停机期间(如下班或放假),当室外空气渗入空调箱,箱内温度回升,冷凝水积水不断蒸发,箱内的空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理想场所,从而在停机期间(至少也有10个小时)大量滋生细菌。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物,如气味、毒素、过敏物质(如细胞膜、碎屑)及尸体。大多代谢物的粒径很小,很容易穿透过滤器,对人的危害不亚于活的细菌。这就是空调系统的二次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天开机时,会出现霉味或其它令人不愉快的异味。相关微粒会使过敏人群打喷嚏、眼睛发痒。这被称为开机爆发性细菌污染。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国外标准都提高了末端空气过滤器的效率,如将手术室末端的亚空气过滤器,改为了过滤器。但是,末端过滤器可以滤掉细菌(其实是带菌粒子),不能全部过滤掉细菌的所有的代谢物(如气味、碎屑等)。因此,从建立保障体系的意义上讲,控制细菌繁殖,比滤掉细菌更重要。仅靠增加空气过滤的方法,难于消除细菌危害的隐患,无法满足洁净手术部保障体系的要求。
由上可见,传统的空调系统,尤其空调箱内部,是细菌繁殖的良好温床。要解决空调箱自身污染,避免由此产生的二次污染,首先应该地考虑破坏或消除细菌滋生的条件,抑制或减少细菌发生,切断空调系统所有潜在的污染传播途径。或者说,要避免二次污染,就应该实施一种消除一切滋菌可能性的预防措施。这是与一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的新思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