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为JK-1,送风量:25000 m3/h,控制净化面积395.02m2,洁净要求(*/C级、D级);外置式臭氧发生器,用管线连到空调机箱上,使用时,同时对空调系统箱和风管及洁净室的进行消毒。
按洁净室体积及空调系统风管体积等计算所需臭氧量:
洁净室体积为V1;HVAC系统风管体积为V2,V3为保持洁净室正压所补充的新风的臭氧量。
消毒空间体积为:V=V1+V2+V3
式中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m3/h)×25%(新风补充量)×10%(保持洁净区正压需补充的新风量)×37.75%(计算应用臭氧半衰期的预算值)≈循环系统总风量×0.944%。
JK-1:V1=987.55m3;V2=27.5m3;V3=25000×0.944%=236m3;
V=V1+V2+V3=987.55m3+27.5 m3+236m3=1251.05 m3。
消毒空间体积V=1251.05+1225.33=2476.38 m3。
5.1.1.4臭氧浓度(C)计算:空气中的臭氧浓度(C)应达到10×10-6,折算为19.63mg/m3.臭氧发生器工作1h后,臭氧自然衰退率(S)为62.25%;则选择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W(mg/h):
5.1.2臭氧发生器选型: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质量控制洁净室控制的净化面积所需的臭氧zui大量是130g/h,因此,一台臭氧发生量为130g/h的臭氧发生器,即能满足要求。
5.2.2臭氧发生器设备检测结果记录。
5.3安装确认(IQ)
5.3.1目的:评价臭氧发生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及工艺要求。
5.3.2方法:检查电气部分、辅助设施配套情况、机器安装情况、机器安装区域等。
5.3.3标准:
a、电气部分:电源控制系统和臭氧发生器一体式装置;电源380V/50HZ,连接方式正确,触点牢固,有良好接地。
b、辅助设施配套情况:
冷却水:进口管道4′PVR管,阀门控制进水量;出水管道4′PVR管,直接排出,出口通畅。
压缩空气进气系统包括:捷豹EV51空气压缩机、油水过滤装置、吸附干燥制氧装置、精密过滤器、减压装置等。
空气压缩机具有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运转平稳、噪音低;自动压力开关及自动卸载系统等功能。
排气量:0.21m3/min(12.6 m3/h)。
c、安装:
臭氧发生器安装位置:臭氧发生器放在净化系统送、回风管道的外面,将自净的臭氧化气体,通过4′不锈钢管,直接连接到两台空调机组回风段,充入HVAC系统的中,然后被送到各洁净室;
臭氧出口管路上不能安装阀门;臭氧发生器和主控柜基本水平,柜体高度方向与地面垂直水平,各连接部件应坚固、牢靠;主控柜到臭氧发生器之间的连接线,应穿PVC阻燃管加以保护,且布线应整齐、美观。
5.4运行确认(OQ)臭氧浓度测试
5.4.1目的:确认洁净区在臭氧发生器正常消毒时间2小时内,臭氧浓度符合设计要求。
5.4.2合格标准
5.4.2.1臭氧发生器各步程序运行正常,与操作说明书相符;
5.4.2.2臭氧浓度:在臭氧发生器开启后40min内洁净室内臭氧浓度≥10ppm(19.63mg/m3);且所有洁净区域中臭氧浓度均≥10ppm。
5.4.2.3消毒时间:所有洁净区域内臭氧浓度达到10ppm时开始计时,直到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臭氧浓度降至10ppm时终止,时间应≥60min;
5.4.2.4臭氧灭菌后,臭氧浓度衰减至安全标准0.15ppm所需的时间应≤30min。
5.4.3试验条件
5.4.3.1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6~28℃;相对湿度45~65%;室内无外界强气流,无强烈阳光照射或其他热辐射。
5.4.3.2消毒时关闭新风口和回风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
5.4.3.3臭氧浓度测试仪器:真空式手动采样器。
5.4.3.4测试原理:检测管测试采用化学比色原理,直读分析数据。
5.4.3.5臭氧浓度测试方法:割断检测管的两端封口;将检测管插在采样器的进气口上,将采样器手柄拉至第二档位,采样100ml,待检测管中指示剂变色终止,即可从白色柱所致刻度,读出臭氧体积浓度(ppm)数据。
5.4.3.6臭氧检测浓度单位mg/m3与ppm的关系及换算公式:质量浓度(mg/m3)=臭氧分子量(M)/22.4(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B)×体积浓度(ppm)×(273/(273+T))×(Ba/101325)
体积浓度(ppm)=质量浓度(mg/m3)/(臭氧分子量(M)/22.4(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B))/[(273/(273+T))×(Ba/101325)]
5.4.4每一测试点应同时测试两个平行样。
5.4.5测试时检测人员应戴防毒口罩,防止臭氧中毒。
5.4.6测试过程
5.4.6.1应将下列工作准备就绪:
(1)设备安装稳固;
(2)电气连接;
(3)检查臭氧出口是否通畅;
(4)打开外接冷却水进水阀门;
(5)在主控柜程控定时器器上设定臭氧发生器消毒时间为2小时。
5.4.6.2按下启动按纽,绿色指示灯亮,定时器开始计时,同时臭氧管开始工作,缓慢调节浓度旋钮至正常值区域。具休操作程序见臭氧发生器标准操作程序。
5.4.7 臭氧浓度-时间分布测试。
5.4.7.1目的:检测洁净区空气消毒时,设定臭氧发生器消毒工作时间2小时内,空气中臭氧分布密度和作用时间:
(1)确定臭氧灭菌所需的浓度10ppm所需的时间:≤40min;
(2)确定所有洁净区域内臭氧浓度达到10ppm时开始计时,直到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臭氧浓度降至10ppm时终止,维持时间应≥60min;
确定臭氧消毒后,臭氧浓度衰减至安全标准(0.15ppm)所需的时间:≤30min。
5.4.7.2测试地点:选取距离空调箱送风口zui远且送风口分布zui房间(D101男脱衣洗手间)进行测试。
5.4.7.3测试方案:臭氧发生器开启时开始测试,每10分钟用ZG-1型真空式手动采样器采样测试一次;发生器开启40min后,此时臭氧浓度呈缓慢上升,近似平台;连续监测2h;臭氧发生器关闭,空调送风时测试一次,10min后测试一次,连续监测1h(监测在空调送新风时臭氧浓度的衰减)。
5.4.8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测试。
5.4.8.1目的:检测在该HVAC系统所控制的洁净区域各洁净室内臭氧分布浓度的一致性,确定灭菌过程中,各洁净室内,均能维持必要的浓度。
5.4.8.2测试地点:选取关键房间。
5.4.8.3测试方案:从臭氧发生器开启40min后,每10分钟用ZG-1型真空式手动采样器采样测试一次。
5.4.8.4测试结果记录。
5.5性能确认(微生物挑战试验)
5.5.1目的:确认预定的臭氧消毒程序在洁净区空间消毒后,微生物杀灭率≥90%。
5.5.2金黄色葡萄球菌挑战性试验。
5.5.2.1生物指示剂的制备: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菌液;培养48小时候,稀释成1200个/ml。临用前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中加入1ml上述菌液,并使之再培养基表面均匀分布。
5.5.2.2选取关键房间,每个房间放置2碟。
5.5.2.3臭氧发生器开启的同时打开注有菌液的培养皿上盖,至臭氧消毒程序结束。
5.5.2.4把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48 h,进行菌落计算。同时以未经臭氧处理的培养皿做空白对照。
5.5.2.5计算杀灭率:
杀灭率(%)=消毒前对照组平均菌落数-消毒后平均菌落数
————————————————————x100%
消毒前对照组平均菌落数
5.5.2.6微生物挑战试验和臭氧浓度测试同步进行。
5.5.2.7上述试验应连续进行三次,确认灭菌过程的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