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排水系统犹如地下大水库
在很多发展较成熟的城市,都建有完备的下水管道排水系统。宽阔顺畅、四通八达的地下水路,能够承担暴雨后的排水重任。
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地下50米,排布着总长达2400公里的下水管道。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按沟道大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其中,排水渠zui为宽敞,中间是宽约3米的水道,两旁是宽约l米的查检人员通道,顶部排列着饮用水、非饮用水和通讯管线。在小下水道中,还建有一些蓄水池,用于增加冲刷效应,避免下水道堵塞。整个排水系统犹如一座地下大水库,即使地面倾盆大雨,也能将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排掉。
下水道系统将排水系与污水处理系合二为一。雨水和废水通过净化站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入河流,另一部分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
巴黎有一座下水道博物馆,通过图片、设备和真实的管道,介绍巴黎市水处理的历史。这座博物馆每年接待10万名参观者。
德国首都柏林的下水道总长约9500公里,相当于柏林到北京的距离。它包括4270公里废水排放管道、3250公里雨水排放管道以及1900公里混合排水管道。
绿地和砂石地面减轻排水压力
一些城市研究发现,扩大绿带和铺设砂石路面可以起到快速渗水的作用,从源头上防止地表水汇聚成洪流;也可以减缓废水涌入下水道的速度,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降低管道堵塞和满溢的几率。
英国首都伦敦采用了“可持续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消化”雨水:一是利用冰箱等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二是修建渗水坑、渗水步道以及进行屋顶绿化,三是把雨水引入水池或盆地,四是利用池塘或湿地吸纳某一地区的雨水。每个地区因地形和人口密度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伦敦北部的卡姆登区采访时看到,当地民宅的院子里要么植树种草,要么用细沙、石子或砖块铺地,很少看到水泥地面,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也多由方砖铺成。
英国环境署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目标是,在国内所有适合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新开发项目中,都采用这种系统;针对已有排水系统,则要不断翻新,代之以“可持续排水系统”。
在日本首都东京,都*也十分看重绿地和砂石地面的渗水作用。除此之外,东京和日本其他一些城市还逐步将道路路面改换成环保的透水沥青。
法国首都巴黎和荷兰的鹿特丹,在绿化屋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在屋顶平台的防水膜上铺设2至5厘米厚的涂层,这一涂层可防渗漏并确保排水,然后再铺上4至12厘米厚的透气松软泥土,栽上绿色植物。不过,由于成本较高,绿化屋顶在这两座城市并不普及。